星巴克

在最失落的時候,還是要在星巴克自拍一張照片給家人朋友表達我很好,放心。

前言

如果你很優秀的話請跳過這篇,基本上這篇是寫給跟我一樣平庸的 1x developer 取暖的。

繼之前的「英國/工程師可用的三個求職網站」與「英國/工程師面試流程紀錄」兩篇文章之後,繼續聚焦在英國的軟體工程師這個部分,但此篇僅會紀錄我求職中那些故事情節。

從一月確認幸運有 YMS 簽證資格後、四月隔海投履歷、七月初抵達倫敦、九月拿到第一個 offer、到十月底入職的過程,紀錄一下各種光怪陸離,最後再談一點海外求職的心得。

另外,感謝家人以及一路上關心我的朋友,謝謝你們。

背景

因為背景不同(簽證、英語能力、求職領域等等),我大概介紹一下我自己,讓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自行評估故事的參考性。

我是小明,我的背景是軟體工程師,或是俗稱打電腦的,主要技術關鍵字是 Ruby, Rails, React,資工學士畢業,在台灣約五年工作經驗,主要都在新創公司擔任工程師,沒念過碩士也沒有喝過洋墨水,英文只念過大家說英文,托福考不到 60 分。

差不多就是這樣,那故事就開始囉!

自信滿滿

因為 Tier 5 YMS 簽證在一月告知獲選後,必須在三月底前決定是否要提出申請,逾期會喪失資格,在思考許久之後,腦子還是撞到決定要來挑戰一下。

特地找了時間,很不好意思的當面告知當時老闆與同事未來的方向,也很感謝他們能夠理解並且祝福我。

之後便開始調整履歷跟 LinkedIn 以及註冊 Hired.com,還有付費使用 Grammarly。

把履歷上傳開啟求職模式後,開始有些公司會與你聯絡,但通常大部分的公司都是在得知你人還在海外就會說「我們就不進行面試流程了,如果你到了英國歡迎與我們聯繫!」之類的哈哈婉拒你。

但少部分的公司會願意進行線上面試,通常就是使用 Google Hangout 跟 Zoom 這樣,偶爾下班後就是找個安靜有穩定 wifi 的地方,然後跟正好下午時段的英國人進行跨海線上面試。

在四月到六月這段日子中,除了等待 YMS 的入境簽之外,下班後也面試了不少公司。最後,有兩間公司抵達了最後一個關卡,而他們也說願意等到七月我抵達英國時,再進行最後的 on-site 面試,感覺就是妥妥的,應該可以到英國沒多久就上工吧!

踏上英國

因為已經有兩個 on-site 面試機會在,起飛前我也很有信心的跟第一個住處的人押了一個月租約,當時我的打算是一個月內搞定吧,到時候再搬到通勤方便的地方就可以了。

道別的道別,該說的都說一說。

七月,飛了十幾個小時、跨越九千多公里後,終於抵達英國了。

Boarding Pass

抵達英國後除了調整時差跟熟悉環境外,另一方面就是很開心的通知當時的兩家公司,我已經到了這邊可以開始進行現場面試,現在想想,我當時真是聰明的過份。

沒有想到,一間寄了兩次都無聲卡、而另一間則是微婉的道歉,並且跟我說

「我們要準備募資,所以暫停招募了,希望你找到好的工作。」

就這樣,原本我以為超前的求職進度,瞬間歸零,等於我在台灣所做的隔海求職面試全部報銷。

重新開始

既然原本的機會都沒了,但人都站在這裡,就重新開始吧。

於是我又把 LinkedIn、Hired.com 打開,並註冊在地鐵上看到廣告的 Snap.hr 作為輔助,重新開始找工作。

也因為英國人的效率普遍偏慢,在室友的提醒下,我馬上轉換求職模式變成海投履歷,然後接下來的日子便是接電話接到麻痺跟寫扣寫到睡著。

但這次的求職變得不順利了起來,除了無聲卡外,聽了一堆千奇百怪的理由,像是:

  • 一面後「你沒有簽證你要先講。」
  • 一面後「他先來的。」
  • 二面前「我們發現其實是 Android 的缺。」
  • 二面後「我覺得你不夠 Senior。」
  • 三面前一天,人資:「跟你面試完的下午 CTO 就說要凍結產品團隊的招募,真是抱歉。」
  • 三面當天早上,經理:「面試取消,跟你聯絡的人資放假去了,他回來會再跟你聯絡 」從此沒有回音

除了上述求職詭異不順外,換了住處後的問題也很多,室友沒什麼交集、沒人講幹話紓解壓力也是一個因素。

但最重要的原因當然就是經濟吧,待在高消費的英國每多一天就是燒一天老本,看著存款一路往下降跟玩還願一樣。

Tube

原本自信滿滿的踏上了英國,結果現在前方變成了沒有盡頭的求職路,戶頭水位也滴答滴答倒數著。

強烈的生存焦慮跟求職壓力同時爆發,兩個月內我的白頭髮暴增,體重也直往下落,今年三月在日本買的 Uniqlo 合腰舒適牛仔褲,到了現在皮帶沒有往後扣三格是會掉下去的。

雖然瘦下來有點開心,但我明白這絕對不是好事。

某B公司

過了密集面試但成效不理想的兩個月後,九月中的某個下午,我來到王十字車站附近這邊與某B公司面試,公司業務是接案公司,但是客戶大部分是英國政府或是相關機關,所以其實雖然規模不大,但感覺還蠻穩定的。

面試過程相當順利,這一路來的抗壓訓練也讓我越來越能夠在面試中侃侃而談,談完雖然對方 CTO 表示還有其他求職者需要考慮,但我可以感覺得到應該是十拿九穩。

當晚,某B公司的 CTO 便捎來 Offer,讓我開心的在房間內大叫出來,室友則是滿臉義大利人問號。

喜悅之後,仔細看了一下內容,CTO 表示希望我在兩天內回覆是否接受,但我在那時還有另外兩間公司要在下週 on-site 面試,考量後,隔天一早便回信說:

「我還有其他的面試,而且這對我來說是重要的決定,我需要時間思考,可否讓我有多點時間,我會在下週五前給你回覆。」

到了下午,CTO 回信說:

「因為候選人眾多,希望你能夠快點決定,請下週三前一定要回覆。」

正當我打開電腦想要回信感謝他給我時間、同時也在納悶到底在急什麼時,對方又來了一封信說:

「我跟 founder 談過之後,覺得你似乎對我們沒有興趣,如果你要跟其他公司繼續面試的話,我們就要取消 offer。」

Confuse

閱讀完這封信之後我只有感到無比的憤怒衝上腦門,我沒有想到在英國這邊的老闆也會有這種資方傲氣,這種接近威脅的語氣我完全無法接受,是覺得我求職條件差所以吃定我嗎?

稍微冷靜一下之後,覺得跟這間公司再這樣下去也沒意思,因為就算我去了心中也有疙瘩,就回信拒絕了 offer,下一個會更好吧!

退意

被某B公司這樣瞎鬧之後,自己的心中也開始有點動搖,晚上洗澡都會質問自己沒事來這邊受苦幹甚麼,每週末與家人的視訊中,家人的關心跟不捨也經常透過螢幕一拳一拳的打在我的胸口,漸漸的也萌生回台灣的退意。

算一算自己的積蓄,再怎麼節省,年底還是會燒完,到時候還要跟前公司借錢買機票回家了吧。

時間到了九月底,我決定停止投遞履歷,並把求職網站的求職狀態全數關閉,把目前有聯絡的公司都面完就好,如果沒有結果就認賠殺出,用剩下的錢搭歐洲之星去巴黎看看,然後就回家。

其實我也不知道這樣對不對,安西教練不是都鼓勵要堅持下去?比賽還沒結束?三分球還在飛啊。

我躊躇的是:即使自認心理素質算堅強,我也不能再讓不安跟壓力毫無止盡的堆疊在身上,我必須設下停損點,不然再下去我的身心遲早都會潰堤的。

某V公司

在十月初最後的幾個面試,其中一個就是某V公司,某V公司主要在做金融資料分析跟替代資料的蒐集,辦公室在市中心的 WeWork 內,整個就很有倫敦金融新創該有的氛圍。

面試一開始十分順利,中間技術測試的時候我也很順利的通過,在資料夾中各種花式穿梭修改,讓對方十分驚豔。

技術的部分結束後,CTO 開始跟我聊一些其他的東西,像是專案管理、使用者介面等等,用了許多心理學的單字跟知識,我漸漸的開始聽不懂跟放空,只好經常跟他說很抱歉這邊我真的聽不太懂,能不能請他再說一次。

這個時候我發覺了,如果對方不是用程式的面向去描述他要的功能或方向,而是用另外一個面向(心理或是設計)去闡述需求的話,我完全沒有辦法快速理解,更逞論是打成程式碼了。

CTO 到了後面也發現這個問題,他講越多我只會傻笑。

到了面試最後,他嘆了口氣,摘下眼鏡語重心長地跟我說

「Vincent,你是個好的工程師,我完全可以相信你是可以擔任這個職位的。」

「但我們公司現在還很小,我覺得我們需要能更順利溝通的人,因為我們每天變動很快。」

「很抱歉,但我沒辦法承受這種風險,希望你能理解。」

我只記得我離開之後,像是被發了好人卡一樣,坐在 WeWork 中庭發呆了好久。

Corner

「因為你是 Bugtender 啊!」

在被某V公司發完好人卡的隔天,就是跟現在就職的公司進行最後一面。

技術主管是我面試這麼多間公司當中,唯一一個注意到我的 ID 是 bugtender 而且還拿來開玩笑的面試官。在我回覆說這個部分技術可以做得到,但我可能會需要一點時間研究可能的 bug,他便哈哈大笑的說:

「沒問題的,因為你是 Bugtender 啊!」

不得不說這好感度加分很多🤣。

另外在面試過程中,其中 PM 問我可以上班的時間點,我想了一下回覆說希望可以久一點,因為這陣子找工作壓力很大,我希望確認有工作後,可以放個假去倫敦周遭逛逛走走散散心,PM 當時只笑笑的說他了解了。

隔天下午拿到了人資主管發的 offer 信,除了 onboard 壓的是考慮時間後整整兩週的十月底外,人資主管也在信中提到 PM 跟他說我要走走散散心的需求,並希望我可以利用這兩週好好去放鬆,頓時感到這間公司對人的尊重跟善意。

沒多久,我就接受了 offer,並且在前一陣子上工,目前一切安好,感謝大家。

Street

故事到這邊,很幸運、也很開心他是一個算是理想的結局,即使這段日子在我身上刻下的傷痕仍隱隱作痛。

但在故事之後,我想談一些其他東西。

生存者偏差

在這段時間,我深刻地了解到什麼叫做「生存者偏差」。

網路上許多文章鼓舞著工程師要勇敢挑戰世界,什麼每個地方都缺工程師,講得好像你一下飛機就有人資會在出關的時候擒抱你一樣,把這一切描述的如一塊蛋糕。

事實上並不是這樣,除非你是十分傑出的優秀人才,不然大部分的人在海外都跟我一樣,撐著遍體鱗傷的身軀、再從自己身上榨出來那微薄的勇氣,跟來自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牛鬼蛇神在競爭。

是啊,有些人成功了,但在你看不到的地方,其實有更多人在掙扎、迷失方向、最後黯然回國,或是他們即使找到工作,仍是脫離不了來自不同文化的痛苦與壓力。

而現實就是只有求職成功的人會寫文章,就像你看到的這篇

我不是不鼓勵工程師出國闖蕩,相反的我還是相當贊成台灣練蠱出來的工程師出關刷怪,因為講到努力跟勤奮,台灣人一定不會輸。

但我想表達的是,在海外工作可能沒有某些人講的這麼容易,有些事情真的要自己碰到才會知道。如果失敗了沒有關係、沮喪也沒有關係、真的沒辦法就回家也沒關係,有的時候真的就只是「運氣」的問題。

而順利生存下來的人,也請記得感謝你所遇到的幸運,試著幫助同樣在異鄉的人吧。

最後

「放心,會找到的。」

這是我那時在求職的路途上迷路、陷入情緒低潮、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為何要大老遠來這邊給人糟蹋時,每個在聚會中遇到的學長或前輩都會跟我說的話。

對於當時的我來說這就是幹話,但對他們來說,這就是必經的過程,是自己要面對的課題,除了講這些話其他人沒有辦法幫助你。

也許這段路、這個過程會有點崎嶇,但我現在也只能把這句話繼續傳下去,然後希望我寫的這幾篇文章能夠幫助來閱讀的你。

一起加油吧,我的朋友!